高低溫濕度實驗箱是模擬異常環境(如-70℃低溫、150℃高溫、95%RH高濕)驗證產品可靠性(如電子芯片、航空航天材料)的核心設備。其復雜系統(制冷、加熱、加濕、控溫控濕模塊)在長期運行中易出現各類故障,快速診斷并排除問題是保障實驗連續性的關鍵。
故障一:溫度不達標(超調或達不到設定值)
現象:設定溫度為-40℃,實際僅降至-20℃;或設定80℃,箱體溫度徘徊在60℃。
診斷與排除:首先檢查制冷系統——壓縮機是否正常啟動(聽是否有運轉聲,若無聲則檢查電源與啟動繼電器);冷凝器散熱片是否積塵(用軟毛刷清理,確保通風良好);制冷劑(如R404A)是否泄漏(用檢漏儀檢測管路接口,若有泄漏需補焊并補充制冷劑)。若制冷正常但降溫慢,可能是加熱模塊干擾(如PID參數設置不當,需調整比例-積分-微分系數,降低加熱補償強度)。

故障二:濕度異常(無法加濕或過度除濕)
現象:設定95%RH,實際僅50%;或高濕環境下快速降至30%。
診斷與排除:加濕故障通常源于加濕罐(或超聲波加濕器)結垢(長期使用水中的鈣鎂離子沉積),需用檸檬酸溶液(10%)浸泡清洗后疏通水路;若加濕管電極老化(電阻增大),需更換同規格電極。過度除濕可能是除濕模塊(如壓縮機+冷凝除濕)過度工作,檢查濕度傳感器(電容式或露點式)是否漂移(用標準濕度發生器校準,誤差>±3%RH時更換)。
故障三:控制系統失靈(無顯示或按鍵無效)
現象:觸摸屏黑屏、參數無法設置,或報警燈常亮但無具體提示。
診斷與排除:首先檢查電源模塊(輸入電壓是否為220V±10%,保險絲是否熔斷);若電源正常,可能是控制主板故障(如電容鼓包、芯片過熱),重啟設備后觀察是否恢復;長期故障需用備用控制器替換測試,或聯系廠家刷寫系統程序。傳感器故障(如溫度傳感器PT100阻值異常)也會導致顯示錯誤,用萬用表測量傳感器電阻值(對照溫度-阻值對照表),偏差超±5%時更換。
故障四:箱門密封失效(結霜或漏氣)
現象:箱體門框周圍結霜嚴重,或高低溫環境下有熱氣/冷氣泄漏。
診斷與排除:檢查門封條(硅橡膠或三元乙丙橡膠)是否老化(變硬、失去彈性),用硅脂潤滑后按壓測試密封性;若密封條破損,需更換同規格密封條。箱門鉸鏈松動會導致閉合不嚴,用扳手緊固螺絲(避免用力過猛變形)。
高低溫濕度實驗箱的故障排除需遵循“觀察現象-定位模塊-針對性解決”的邏輯。操作人員熟悉常見故障特征(如制冷異響對應壓縮機問題,濕度波動對應加濕罐故障),并定期維護(如清理冷凝器、校準傳感器),才能快速恢復設備功能,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。